4月11日,三亚研究院于创新研学谷北楼N0106举办《宋代菽豆的新贡献》学术报告会。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程民生教授应邀主讲,三亚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会宾主持,三亚研究院全体在琼师生出席聆听。

报告会伊始,刘会宾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向师生们介绍了程民生教授,详细回顾了程教授在宋史研究领域的长期耕耘与显著成就,彰显了程教授在宋代农业研究方面的深厚学识和独到见解。
程民生教授以大豆与我们生活、河南大学以及三亚的紧密联系为切入点,引出报告主题,深入探讨了宋代菽豆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贡献。宋代是中国菽豆发展的关键时期,菽豆种植在这一时期广泛普及,形成了“北麦、南稻、全国豆”的农作物种植新格局,极大地提高了南方旱地和山地的垦殖率,改善了粮食结构。宋代菽豆品种繁多,包括新出现的蚕豆和引进的西天绿豆等,这些品种的推广进一步丰富了菽豆的种类和增加了产量。菽豆不仅是百姓的主要口粮,还在饲料、肥料、燃料、医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根瘤菌具有生物固氮作用,能够为土壤增加氮素,成为当时重要的生物肥料;菽豆还被用于酿酒、制作酱油、豆腐等副食品,极大地丰富了宋代的饮食文化。

在报告的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就宋代至今大豆样态变化、宋代大豆进口问题等积极提问。程民生教授耐心解答,分享了他在研究中的见解和体会。他鼓励学子们在专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应多了解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通过跨学科的思考与探索,拓宽学术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更好地理解农业与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成为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三亚研究院副院长郭敬功对报告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当前《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的许多研究都聚焦于植物的进化史,程民生教授的研究成果则为理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他表示,未来的研究要注重从文化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农业的丰富内涵,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历史的“背书”。历史的脉络能够赋予自然科学以深度和温度,使其不仅仅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充满生命力和文化底蕴的知识体系。
在本次报告会的尾声,全体与会师生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程民生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程民生教授的精彩分享不仅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丰富的学术滋养,更激发了大家对跨学科研究的热情与探索欲望。与会师生深受启发,将以本次报告为起点,积极拓宽学术视野,提升自身素养,探索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